查看原文
其他

联通整顿全国IDC:多家IDC代理中枪,N家互联网公司受牵连!

2016-08-05 云头条

卢沟桥被查,A站被牵连:www.acfun.tv


中国联通整治违规互联网接入及大带宽业务

联通一张函 创业公司一条命 呜呼


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导读按照“资源集中、运营集约”的思路,王晓初希望中国电信各省公司将手中的IDC、销售团队、客户等重要资源转移给电信云公司。但事实上,IDC一直是各省的“后花园”,各省将IDC业务收入自由调配到各项业务中,以完成集团的KPI考核,并且,IDC的建设、运维、扩容都意味着不少的资金调配权利。、


发布“利润下滑80%”业绩预警的同时,中国联通开始着手整顿全国IDC(数据中心)业务。这家年收入2800亿元的巨头,再也承受不起因为管理漏洞带来的利润流失。


首批中招的,是知名CDN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蓝汛。7月28日,拥有1800万用户的行业交流平台——脉脉出现无法登录的情况,持续了近15个小时。脉脉发表声明介绍原因:其服务提供商蓝汛北京机房在中国联通的净网行动中被断网。脉脉告诉记者,“最保守估计,脉脉损失100多万,但蓝汛拒绝赔付。”


当然,除了脉脉之外,还有一批受到影响的网站。起因源于中国联通近期发布的《规范互联网接入及大带宽管理》,北京联通按照这一规定整顿旗下40多个IDC机房中的不规范接入情况,大批不合规接入均被断网。


“蓝汛的事,跟2010年中国电信的‘流量穿透’事件差不多。”知情人士介绍,“很多互联网公司,以IDC业务的名义从运营商申请到低价的骨干网带宽,接入到自己的机房,但仅其中一部分带宽自用,而另一部分则分批出售给一些第三方宽带企业,包括中国移动。”而这种现象,被称为“流量穿透”。


按照工信部互联互通管理规定,三大运营商只能通过目前全国10个骨干网直连点进行互通,按照2014年价格,中国移动需要以60万元/G/月向电信、联通结算。


不过,如果以IDC“主机托管”的形式,购买的骨干带宽的价格每年只需15-20万,价格差近40倍。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宽带价差生意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有资源的中间人年利润超过千万。”


清洗流量穿透


2010年,王晓初时任中国电信总经理,当时电信的“流量穿透”事件清理了大量给铁通提供出口的不规范接入。那时,骨干网结算价格还是100万/G/月。相比之下,当时亚洲国家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结算价格均低于20万/G/月,而美国结算价格不足国内的10%,且逐年下降。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包括铁通在内的整个中国移动集团严重匮乏互联网内容资源,必须接入电信、联通的互联网出口访问接入到电信、联通的互联网内容资源,否则其用户根本无法访问互联网内容。但是,高昂的结算价格,迫使铁通只能另辟蹊径,从第三方购买宽带出口。


巨大的价格差吸引了大量的宽带倒卖者,除了大型互联网客户之外,运营商自己的宽带代理商,甚至公司内部员工都参与建设“网间下水道”,而各省公司在年底业绩冲刺时,也会大量低价批发互联网出口带宽。整个产业规模,足以让中国移动每年以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电信、联通的第三方宽带。


“我给联通发展业务的时候,看到不少机房都有员工自己拉出来的光纤,这些光纤是以维护测试的名义拉出来的,但实际上就是接给了其他的宽带运营商。”一位给山东联通发展小区业务人士告诉记者:“我向市公司举报过,但一点用没有,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类管理漏洞在运营商内部极为常见,除光纤资源之外,员工介入宽带生意、手机终端的事情也经常发生。2010年,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还曾公开审理过一起北京联通员工倒卖用户信息的案件。


需要指出,这种第三方宽带出口被监管部门称为“网间下水道”,即便今日依然属于政策明令禁止的领域。而电信、联通对此类违规业务进行清洗,亦名正言顺。


本次的整顿中,中国联通明确规定“禁止从IDC机房拉出裸光纤作为维护电路”,并且规定“禁止资源转租、禁止非法经营”。


这或许能清理掉很多违规接入,但并不能杜绝流量穿透现象,因为巨大的价格差始终存在。2013年,工信部将骨干网节点从原来的3个增至10个,并且将100万/G/月的结算价格降至60万,且要求以每年30%的幅度下调。但事实上,骨干网节点容量有限,而骨干网流量年增速超过70%,目前的互联互通仍然落后于发展需求。


2010年,3G投资高峰已过的中国移动在沿海地区力推宽带建设,300元/年的价格开始撼动中国电信的宽带市场。但同时,流量穿透的清洗极大的遏制了移动宽带的增长速度。


不过时过境迁,2013年之后,中国移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IDC、骨干网,并且给各省下达KPI要求将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引入移动IDC。2015年,移动流量本网率已经达到86%,14%的点击需要与电信、联通结算。其网间结算费用,也从2013年的260亿降低至217亿。


而如今,中国移动宽带用户数从2010年的千万左右增至6584万,相比之下,中国联通宽带用户仅7394万,几乎被移动追平。


集约化运营


“相比于流量穿透,更主要的目的是厘清集团跟省公司之间的内部矛盾”,一位中国联通内部人士透露:“集团想要扫清障碍,让云公司来统筹全国的IDC业务,实现集约化运营。”


当然,这也是王晓初在中国电信取得了部分成功的政策经验。2012年,中国电信成立云计算公司,并且将内蒙古、贵州新建的大型数据中心交由电信云运营。


按照“资源集中、运营集约”的思路,王晓初希望中国电信各省公司将手中的IDC、销售团队、客户等重要资源转移给电信云公司。除了能以更低的成本运营,电信还可以从集团层面统一业务规划,以抗衡当时进入中国的AWS(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以及日益崛起的阿里云。


但事实上,IDC一直是各省的“后花园”,各省将IDC业务收入自由调配到各项业务中,以完成集团的KPI考核,并且,IDC的建设、运维、扩容都意味着不少的资金调配权利。


“不过,各省IDC的价格不透明、不统一,很可能一家公司在不同的省份之间砍价,造成电信的内讧。并且,IDC管理不透明、成本不统一,根本没办法跟竞争对手竞争”,一位曾在电信云公司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出于这种考虑,集团决定逐步统一各省业务。”但是,电信云公司成立的前两年,没有任何省公司向其移交客户资源。最终,王晓初只能靠强力手段完成了各省的集约化。


2013年,中国联通成立云数据有限公司。“在联通,也是同样的问题,而且矛盾更大”,上述联通人士介绍:“现在的云数据公司就负责接客户收钱,但维护、电费这些摊子,都抛给省公司了,一涉及到经济结算问题,就都是矛盾。”


对于传统业务开始下滑的运营商来说,IDC是目前唯一高收入、高增长的业务,2014-2015年,中国电信IDC业务收入从97.6亿增至125亿,增速达27%。而中国联通的IDC收入则从51.4亿增至70.7亿,增速为37.5%。对于要提振联通业绩的王晓初而言,这是决不允许出现纰漏的业务。


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